你那不叫露营,叫搭帐篷
五一假期期间,虽然苏州大部分地区还不对外,但有些地方例如环太湖畔的绿地公园已经逐步开放了。闺蜜约我去 " 露营 ",我本来还挺开心的,微信上给她看我前几年迪卡侬买的帐篷、充气垫等物什。买来好久,一直难得用。谁知闺蜜说:" 你那不叫露营,叫‘搭帐篷’。" 说完给我发来一些小红书、抖音上的露营博主。
原来,她和我定义的 " 露营 " 已经是两个概念了,撕裂啊。露营,几乎成为新中产的生活方式,因为疫情大家也走不太远,基本是在城市远郊生态绿化比较好的地方,享受大片的绿林草地、白色的天幕帐篷、各色餐食和水果。哪怕有些地方我去过根本就是光秃秃、乱停车、垃圾遍地的,被照相、美图技术一拯救,也是一出新中产生活的大戏。
在我的概念里,露营还只是一顶帐篷,但和流行的 Glamping 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儿。Glamping 叫 " 精致露营 ",什么事情一扯上 " 精致 ",就意味着累和花钱,我已兴趣全无。
Glamping 由 Glamorous(有魅力的)和 Camping(露营)两个单词组合而来。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欧洲的贵族郊游和非洲的狩猎露营。100 多年前,欧美的有钱人到非洲狩猎,会搭建配置有古董家具、波斯地毯、奢华床品的豪华帐篷。坦桑尼亚的辛吉塔豪华狩猎露营地就位于角马大迁徙的路线上,据说是南非最棒的狩猎营地之一。
近些年也在国内火出圈,有媒体称 2020 年是 " 精致露营 " 新元年。
Glamping" 精致露营 " 这个词诞生于 2005 年的英国,它去掉了传统的 " 奢华 ",更多强调 " 精致 "" 轻奢 ",让中产阶级参与其中。
原来,别人那个才叫 Glamping,我那个只叫 Camping。其实无论哪一种都是在倡导轻松、舒适的户外休闲方式,尤其 Glamping 巨大白色天幕和帐篷的庇护下,更能产生一种短暂逃离的幻觉,暂时告别城市、生活的一地鸡毛。发朋友圈也更有面子。
在小红书上收获了不少 Glamping 的知识点。据说真正的露营玩家还有装备鄙视链的,有些博主热衷品牌,有些博主则在意品位、审美。2020 年 LV 曾出过一款价值 14 万元的帐篷,上面满是 LV 的 LOGO。但更多博主会喜欢一些 " 能够看见世界 " 的东西,比如一款芬兰的 KUKSA 木杯,源自萨米民族,北欧游牧民族的气质和露营的生活方式就非常贴合,还有些人会在帐篷下玩日系的手冲咖啡,摆拍的道具则是世界各地淘回来的。
我工作的城市杭州,大概是国内最先盛行精致露营风的城市。因为杭州山林资源丰富,营地也多,最重要的是云集了一批设计师、摄影师、网红模特等从事创意行业的年轻人。他们将营地从技能转向了 " 颜值 "。而杭州也有大量设计、创意的公司,自由创意职业的人也多," 有钱有闲会玩有品 " 估计就是他们的写照了。
其实,不论 Glamping 还是 Camping,都已成为中产消费升级的一条产业链,既能刺激当地旅游经济,也能带动起不少体育、运动、家居等众多零售品牌。
根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 年至 2021 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 77.1 亿元增至 299.0 亿元,预计 2022 年增速达 18.6%,市场规模达 354.6 亿元。
就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去哪儿网的露营相关产品(住宿、出游)的预订量是去年的 3 倍。飞猪露营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 350%。三夫户外、嗨 King 等开放的营地全部订空。
有业内人士说,露营正从小众走向大众。这或许对鄙视链顶端的玩家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他们又要去寻找新的 " 生活方式 " 了。
" 诗和远方 " 的房车
如果说 Glamping 是一场新中产阶级的小出行、小逃离,暂时的 " 生活在别处 "。那么房车就是中年中产,尤其男性的 " 诗和远方 "。它更带有探索冒险的气质,是在许巍的歌声中寻找凯鲁亚克 " 在路上 " 的情怀。
我身边不少 40+ 的男士都梦想拥有一辆房车,然后周游全国。但拥有房车是非常奢侈的,你不光得有钱,更要有时间!那得是财务多自由的人士才能开房车旅行啊!
房车的持有成本也挺高的,自家小区的停车场一般停不了、停在露天停车费太贵。并且专门的房车营地又多在大城市远郊,并没有起到 " 远方 " 的作用。而真正的 " 远方 " ——中西部的热门景区又往往没有匹配房车的专用设施。
在 Glamping 精致露营前,房车露营曾被认为是新的增长点。2021 年,我国共有 182 家房车企业申报 567 款新车,同时,2021 年前 11 月,国内自行式房车销售数量由 2020 年的 7760 辆飙升至 11360 辆,同比增长 46.4%。房车也迎来了较快的新一轮增长期,但其保有量依旧偏低。并且因为较高的门槛、成本,应该不会像 " 露营 " 那样成为新中产的生活代表。
从国外的经验看,人均年收入达到 1 万美元,人们休闲消费的需求就会大为增加,这是露营、房车兴起的关键点。
Glamping 要从颜值走向内容
曾有南京大学著名学者周晓虹用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中产人士的消费心理——人在旅游的时候,跟自己真实的身份脱离,获得一个虚幻的身份、拥有一个独特的标签,一方面拥有野趣满足好奇,令一方面卫生等硬件水平也可以满足。
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 · 戈夫曼曾写过一本书《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他把社会生活比喻为戏剧表演,用 " 戏剧 " 的模型来探讨人和人的互动模式。
人是如何来 " 表演 " 自己的社会身份。这个 " 表演 " 不一定都是有意为之,而是现代人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的 " 印象管理 "。
他在书中写道," 无论人们的社交和友谊的需要是如何产生的,其结果看来不外乎两种形式:需要有观众,可以在他面前自吹自擂;需要有剧班伙伴,可以与他们一起共谋秘密并获得后台松弛。"
不论是不是打造标签、表演身份,这种视角是学者的,并不是我们普通人的。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我觉得 Glamping 还是蛮好的生活方式,只是如何让它更有趣,更有创意?而不仅仅停留在天幕、帐篷和出片中。
Glamping 的营地管理,要从颜值走向内容。辛吉塔营地能成为全球最著名的营地之一,也是因为在动物大迁徙的路线上,能带来无比的壮阔体验。
长三角很多 Glamping 营地已经很成熟," 精致 " 不仅是外表,还有较好的体验、完善的配套,让露营者在镜头外,一样优雅精致。如果周围没有卫浴,无法正常的洗澡洗漱,那么也不会来第二次。
但比起体验,营地也需要因地制宜、注重内容设计。我有个杭州的朋友,他是一名亲子露营基地的创业者,在杭州富阳、湖州安吉都有自己的露营基地,每到周末生意爆棚。他所针对的人群主要是 6-12 岁的儿童、还有该年龄段的亲子家庭。他曾经谈到自己的创业想法,就是因为发现现在城里的孩子都 " 不会玩了 "!
让 " 玩 " 变得功利,丧失了快乐。
这个 " 不会玩 " 不是不善某项游戏、运动,相反现在的孩子技能的训练很强,有些甚至都超越了成年人。但另一方面,过于追求技能训练,过早地丢失了好奇心。
为此,因为营地都在山林里,他为营地做了一系列内容,定位为博物学营地,再加上就近水系的水上运动内容。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最古老的学问,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各方面进行观察、研究。他本身就是一个好奇心爆棚的人,有时痴迷蕨类植物,有时还会研究各种爬行动物。他想把自己的这份爱好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孩子。
他的 IDEA 很棒,不光孩子,久在城市的我们已经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社会化大分工越来越细,虽然互联网让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但 " 算法 " 和 " 专业 " 让思维越来越定势。所以我们需要长途的旅行,意义就在于扩展视野、开拓我们的认知边界。
不论是房车的 " 诗和远方 ",还是露营的 " 生活在别处 ",只靠颜值设计,终究是短期网红。更重要的是能为客户建立深度的链接,共同探索、分享收获。我更期待被这样的 " 无形之物 " 所收割!